close

  醫療改革稍有風吹草動,公眾無不側耳關切。近期,世界衛生組織官員、國家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,世界上真正的免費醫療制度是不存在的,它會造成巨大浪費。(11月3日《人民日報》)
  免費醫療的確可能造成資源浪費,歐美一些高福利國家出現的過度醫療、就醫等待周期過長,乃至國家財政破產、政府被迫關門歇業等情況均是例證。這雖不足以宣告免費醫療模式絕對不可能實現,但至少說明它還存在很多制度性的問題。
  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,囿於人均資源的有限性,中國目前的醫療保障還處於低水平、廣覆蓋的階段,“讓老百姓看得起病”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充分解決,這個時候爭論是否要推行“免費醫療”顯然不切實際。
  事實上,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發展,中國的醫保制度已經覆蓋城鄉13億國人口,每一個公民不論戶籍、身份、地位都能在三項基本養老制度(城鎮職工保險、城鎮居民保險、農村合作醫療)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參保方式。但是,這隻是最基礎性的體系建設,要想讓老百姓真正看得起病,政府還需要不斷充實醫保基金,拓寬醫保覆蓋面,最大可能地提高醫保質量,降低民眾的支付比例。
  毋庸諱言,目前中國的醫保水平的確差強人意,公民個人的支付比例的確過高。比如,現在的門診花銷不少、藥品也不便宜,但這類費用卻不在醫保報銷範圍之內,以致許多老百姓“小病不肯看”;而大病治療費用昂貴,醫保報銷比例不高。自負部分依然令很多人難以承受,造成許多人“大病也不敢看”。正因為如此,近年來一些患者“自鋸病腿”、“自製透析機”、“自己剖腹治病”等悲愴故事屢屢上演,引發人們的巨大擔憂和普遍共鳴。
  關於醫療費用的支出比例,國際上其實早有研究定論,即個人自付比例在20%—30%之間最為合理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,個人自付費用超過了除去生存需要後的家庭收入40%,就屬於災難性醫療支出。我國城鎮居民保險、農村合作醫療實際報銷比例均不超過50%。2012年,我國人均住院費用為6980元,,而當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中位數為7019元。這意味著,“農民個人自付費用約占人均純收入的一半”,許多人不得不承擔災難性醫療支出的重壓。
  除了個人支付比例過高的問題外,醫療保障的公平問題同樣值得關註。目前我國的三項基本養老制中,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報銷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兩項保障制度。更為棘手的是,我國醫療保障的雙軌制問題相當嚴重,這一定程度上使有錢人報銷比例更高(甚至是全公費),而窮人不得不承受難以承受之重,最終造成了醫療保障的不公平。
  全面免費醫療可以不是醫改的最終目標,但讓老百姓看得起病卻理應是最現實的要求。醫保制度應該兜底管“兩頭”,政府大可不養懶漢,但是它必須努力改革制度積弊,防止“一人生病,一家返貧”,“生一場大病倒下一個中產階級”的情況不斷出現。
  文/李思輝  (原標題:“看得起病”應在“免費醫療”之前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k73ukyft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